全球电动车网
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大道有担当:张天任两会新能源建议分析

[核心摘要] 2015年3月3日-3月15日,全国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两会”作为全国人民反映民声意见,关注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重要性愈加凸显。全国各行各业的代表和委员们齐聚北京,关注行业动态转述百姓呼声,为行业发展进言献策。天能掌门人张天任作为新能源产业唯一代表,也借“两会”的东风向国家和最高权力机关提交了一系列反映行业发展的建议。
  2015年3月3日-3月15日,全国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两会”作为全国人民反映民声意见,关注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重要性愈加凸显。全国各行各业的代表和委员们齐聚北京,关注行业动态转述百姓呼声,为行业发展进言献策。天能掌门人张天任作为新能源产业唯一代表,也借“两会”的东风向国家和最高权力机关提交了一系列反映行业发展的建议。张天任的两会建议内容涉及到新能源产业的多个方面,对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发挥市场和政府的调控作用 促进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选择,纯电驱动已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习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也强调,要认真研究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发适应各种需求的产品。从产业促进及发展形势上看,发展城市微型车是促进和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前我国城市微型车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门地方针对城市微型车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但没有统一性、强制性和约束力,很难有效落实。二是由于缺乏国家强制性标准,导致产品良莠不齐,部分产品存在配置简陋、制造工艺粗糙、安全性差等问题。三是生产汽车准入管理不明确。目前城市微型车没有列入法定交通工具,也就没有纳入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管理,成为行业和交通管理的难题;四是目前城市微型车还游离于交通监管之外。导致了城市微型车闯红灯、逆行、违规停放等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就需要对城市微型车进行疏堵结合,尽早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逐步引导和规范其发展。
 
 
  对于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张天任代表在两会建议中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一是适当放开政策促进发展。我国城市微型车是在政府计划之外,由需求导向、市场推动发展起来的,符合国情、经济技术发展趋势及绿色环保方向。二是建立科学的技术标准体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明确产品定义,包括纯电驱动、车辆外廓尺寸、整备质量、最高车速、加速性能和续驶里程等参数,保障安全的最低限度配置,特别是将碰撞安全要求引入标准体系之中。三是在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选择部分基础较好、积极性高的地区,开展城市微型车规范管理试点,及时总结和推广成功的经验和案例,也为标准和法规的修订提供最直接的依据。
 
规范蓄电池行业准入制度 强化废铅蓄电池回收监管
 
  蓄电池是经济社会重要的能源产品,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之一。为更好地规范和整治铅蓄电池行业,国家于2011年以来先后出台了《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关于促进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产业规范发展的意见》等法规文件,对蓄电池行业加以整治。规模效应初步显现,但是仍有一些规模小、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管理粗放的蓄电池生产企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这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加快规范蓄电池行业准入,让所有蓄电池企业纳入更加严格的监管范畴,参与市场公平竞争,对环保负责、社会负责、对群众负责,以巩固环保整治成果。
 
 
  张天任建议从三个方面出发,规范蓄电池行业准入制度。一是以利益驱动促进齐抓共管。把企业进行了分类,相应的政策进行差异化执行。对于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可提高电费、水费、燃气费等价格。通过利益驱动,使各级管理部门才真抓实管,动真碰硬。同时,建立监督举报,形成综合治理的强大监督作用。二是国家出台配套政策倒逼转型。国家出台环保经济配套政策,对于环保不达标而未进入目录的蓄电池企业,可限制其贷款、保险、生产、招投标、供货等。三是强化动态监管创造公开环境。让环保不达标的非法蓄电池企业如“过街老鼠”无处藏身,更快更好地接受整顿和规范。
 
  近年来,我国针对废铅蓄电池回收利用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因其缺乏专项管理、具体实施细则和强制性规定,对违法违规企业监管不力,存在着“小作坊管不到,小企业管不了,大企业管得死”的现象,导致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再生铅行业良性发展。同时,废铅蓄电池中含有大量铅离子的酸性电解液,随意排放会污染土壤、地表地下水系,而人体铅含量一旦超标,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因此张天任建议,强化废铅蓄电池回收监管,从四个方面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规范回收行为,强化执法监管。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健全废铅蓄电池回收、储存、运输、生产等全过程的法律法规及其实施细则,并加大执法、监管和整治力度,一旦发现污染,实行重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二是革新处理技术,淘汰落后工艺。激励和支持企业研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淘汰落后工艺和装备,实现从原来的末端治理向先进的源头控制转变。三是加大财税支持,营造公平环境。建议国家不征收铅蓄电池消费税,对再生铅企业进一步加大经济补贴,通过减税、免税和抵税等多种方法,全力支持其实施生产技术改造和生产场地治理工作。四是选择试点示范,鼓励建设推广。国家应确定一些有资质和能力的规模企业作为废铅蓄电池回收的试点基地,并通过立项给予其政策、技术和资金支持,配合政府和科研机构进行研究,找出一套适合在全行业推广的废铅蓄电池回收新模式。
 
加紧出台电动自行车国家新标准 优化电动自行车出行环境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广大老百姓对电动自行车的环保质量和功能配置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电动自行车相关政策法规、行业标准和技术指标等方面的修改、修订严重滞后,制约和阻碍了电动自行车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尤其是政策上保守和产品技术标准落后,使整个产业陷在低质化竞争中难以破局。
 
  加紧出台电动自行车国家新标准,不仅有利于规范行业,加快行业洗牌,助推行业转型升级,也对电动自行车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提出更高要求,促进新技术产品的投入和开发运用,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目前大部分中小城市,电动自行车仍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一旦新国际出台,严格电动自行车管理便有标准可参照,部分城市限制电动自行车条例也会被取消,电动自行车市场需求将大幅提高,电动自行车将迎来一个巨大的发展期。
 
 
  同时,新国标的出台之后,对于优化电动自行车出行环境也是大有裨益。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电动自行车的出行环境不容乐观,骑电动自行车往往会受到来自机动车、其他非机动车和行人等多方面干扰,出行安全和效率得不到可靠保障。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道路交通规划不够全面细致;另一方面是大量上路的电动自行车因得不到合法身份,处于无序管理的状态。比如,广州市2014年11月1日举行立法听证会,拟禁售电动自行车。盲目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法,既违背百姓的现实需求,也不利于电动车产业发展。张天任建议,一是放开电动自行车上路权限。配合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出台,及时制定相关管理实施细则,对符合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允许上路。二是让电动自行车“有路可走”。国家相关部门重新思考各类车道的合理布局,做好道路交通规划和建设,开辟电动自行车专用通道。三是有序规范电动自行车出行管理。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引导电动自行车与自行车一样走非机动车道。
 
总结:
  作为新能源作为产业唯一代表,张天任的两会建议可谓是分量十足。聚焦产业发展:科学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财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建议;加大对自主研发企业扶持力度的建议。关注百姓切身利益:审慎推进延迟退休政策,保障一线工人利益;优化电动自行车出行环境。体现社会责任:建立大气环境现代化管理体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道有担当,追梦去远航。在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张天任已然在路上。
转载请注明出自“全球电动车网”: http://www.qqddc.com/html/news/201503/news_38459.html

相关阅读责任编辑:毕年利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 评分:
评论内容为空!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