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动车网
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电动汽车民企躁动

[核心摘要]

新日发力 
  
  你相信一家没有任何整车制造经验的民营企业能够造出世界先进水平的电动车、成为电动车产业化浪潮中的领军者吗? 
  
  很多人都不相信,但是新日相信,甚至可以说坚信。 
  
  新日目前在无锡、天津、襄樊有三大生产基地,互为掎角,已为电动汽车研发制造作好了产业布局。 
  
  为加大研发力度,新日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签约,成立了业内首家“院士工作站”,同时获批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10年6月,新日电动车、金龙联合汽车、南京依维柯等60多家江苏新能源企业率先成立了“江苏省电动汽车产业联盟”,旨在整合资源、上下游的产业链、实现产能配合。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新日尽管拥有两轮电动车产销规模连续5年全球第一的实力,但其并无汽车制造经验,更何况是造技术难度更高的新能源汽车。 
  
  作为“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副主任委员单位的新日电动车副总经理胡刚告诉记者,国内很多企业都对电动汽车进行过探索,新日创业之初就志在成为中国电动交通工具的领航者。 
  
  胡刚表示,新日将借在电动车品牌、渠道、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获取电动汽车先发优势。 
  
  “新日具有良好的电动汽车基础,旗下产品有两轮、三轮、四轮电动车,其中两轮电动车产销规模已连续5年全球第一。新日四轮和两轮电动车全程服务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零故障’的运行得到了世博相关机构的高度认可。新日还为世博专门开发了全国首创的医疗电动车、运钞电动车、电视转播电动车等,为电动汽车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新日正积极筹措上市,计划成为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纯电动交通行业第一股,上市募集资金初步计划投向电动汽车领域。”胡刚对新日的介绍底气十足。 
  
  新日的最新计划是,将时速60公里的微型电动汽车作为发展方向,作为二三线城市中短途代步工具,其目标是在2014年销售5万辆。 
  
  跃跃欲试的企业、高度重视的地方政府,新日的电动车项目是当前业内外资本投资电动汽车的一个缩影。 
  
  民企勇气 
  
  新日并不是第一家进入电动汽车领域的电动交通工具制造者。新日的电动汽车布局激发了一批民营企业进军电动车产业的勇气。 
  
  辽宁锦州的万得集团于今年3月举行了首辆电动车下线仪式。当地政府表示,要投入100亿元打造锦州电动车生产基地。 
  
  今年年初,浙江民营车企众泰汽车在杭州发布消息,将国内第一款市场化运营电动汽车众泰2008EV在杭州批量上市,成为国内首个批量上市电动汽车的汽车企业。 
  
  位于台州的浙江永源汽车此前已与美国电动汽车生产企业ZAP建立合作关系,永源汽车将把ZAP设计的电动系统整合到其生产的电动SUV永源A380中。ZAP和永源生汽车将共同向中国、北美和欧洲出售电动汽车,以拓展市场范围。韩国《中央日报》还乐观地预测永源生产的电动汽车最早将于今年下半年进入韩国市场。 

 

 

  
  以电动车环保动力电池制造为主的天能集团已在业内率先获得电动汽车电池的“准生证”。 
  
  “目前电动汽车在技术、产业化上还有很多争论,我们的思路是不争论,先做产品、上规模再说。要不然等问题都清楚了之后人家也都做好了,我们也就没机会了。”一位民营企业家的说法代表了目前民企进入电动车领域的心态。 
  
  对于眼下风起云涌的电动车产业,这些民营企业显然不如传统整车制造商那样经验丰富。尽管在资金、政策门槛、技术、人才等方面不具优势,但这些并不影响这些民营企业进军电动车的热情。

 

据清华大学汽车系教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车委员会主任陈全世介绍,在电动自行车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企业集中的江浙一带,不少资金充裕的民营企业都有做电动汽车的打算,有些还自己投大笔的钱联合高校进行研发。 
  
  前景可期    
  “目前,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难点在电池和充电等环节,新日的研发和投入重点也主要在这里,新日电动汽车发展方向是微型电动汽车。”新日电动车品牌经理陈开亚告诉《科学时报》。 
  
  对于如何将性能有限且没有生产资质的电动车卖出去,新日似乎并不担心。 
  
  “在农村很多乡镇县城,人们活动的范围大多在几十公里以内,电动车可以充当很好的交通工具。就作为出租车来说,电动车比汽油车的使用成本要低得多。”陈开亚相信售价低廉的电动车可以很快敲开农村市场,甚至取代一部分农用三轮车。 
  
  尽管面临缺乏造车经验、没有销售体系等质疑,但许多民营企业家并不担心他们所制造的电动车的销路。在他们看来,新能源汽车并不一定要拘泥于传统汽车的模式,完全可以尝试新模式。 
  
  汽车分析师侯若冰认为,新日这样没有传统汽车业务包袱、资金充裕的民营企业在电动车上具有自己的优势。“相较于传统汽车企业,这些企业没有包袱、技术研发积极性更高,因此也更容易取得技术突破。如果这些新企业能不断改善技术和产品,将来也会有很好的发展机会。”侯若冰说。 


  对此,新日信心十足。“与央企相比,民营的资金和规模相对偏少和小。但新日的决策更迅速,效率更高,同时,在电动交通工具领域包括技术、渠道、品牌、人才等积累更多,更容易产生成果,还是有不少机会的。”陈开亚说。 
  
  但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想法很不现实。 
  
  从一开始就参与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计划的汽车专家王秉刚认为,电动车发展热潮为汽车零部件乃至业外资本提供了很多参与机会,但这些机会主要集中于电动车零部件领域。 
  
  对于目前一些地方仓促上马的电动车项目王秉刚也并不看好。“国家控制整车生产资质是有原因的,毕竟汽车涉及安全、公共交通很多方面。地方企业推出的电动车在可靠性、安全性上没有保障,电池还是铅酸电池,也不符合国家发展节能环保汽车的方向。”

转载请注明出自“全球电动车网”: http://www.qqddc.com/html/news/201010/news_16417.html

相关阅读责任编辑:毕年利